因應全球致力淨零目標,「循環經濟」係重要關鍵解方並蔚為國際熱門議題,為推動台灣循環經濟永續策略並帶動相關產業發展,中鼎教育基金會、台灣永續能源研究基金會、台灣企業永續研訓中心與國立清華大學、國立臺灣大學環境工程研究所於10月5日及6日、假國立清華大學共同主辦「2022第六屆循環經濟綜合與創新解決方案國際會議」系列活動,線上結合實體活動吸引超過400位產官學研代表及意見領袖共同參與。
 
本屆國際研討會開幕式由主辦單位中鼎教育基金會暨台灣永續能源研究基金會董事長簡又新大使、國立清華大學戴念華副校長及國家科學及技術委員會新竹科學園區管理局胡世民副局長蒞會致詞揭開序幕。簡又新大使表示,循環經濟是經濟與環境永續共生的思維,在經濟發展的同時兼顧環境永續與社會責任,最終達成永續發展的目標。他進一步指出,循環經濟要從回收利用、延長產品生命週期、在商業模式上以分享與服務為模式,並精進可循環之產品設計,最後運用數位科技平台解決相關問題。藉由研討交流借鏡國際經驗並面對挑戰,相當期待學研界特別致力於協助發展有助循環經濟之工具、技術、商業策略方向等研發工作,並對世界上相關技術之發展保持一定敏感度,與世界趨勢接軌。 
 
戴副校長表示,清華大學長期推動永續發展,十分重視學生對於永續議題的實際參與,校內亦有愈來愈多教授將研究與聯合國永續發展指標作雙向連結,藉以釐清並解決人類未來將面對的環境危機。清華是國內第一所設立「永續長」的大學,亦是第一所提倡畢業生簽署「社會與環境永續宣言」的大學,並由國際高等教育永續促進協會(AASHE)舉辦的STARS大學永續評比榮獲金質標章,成為全亞洲第一所在此評比獲得金獎的肯定。 
 
國際研討會邀請包含美國、捷克、菲律賓、日本、印尼、泰國、中國大陸、馬來西亞、瑞典、印度、德國、香港、荷蘭、澳洲及臺灣等15個國家或地區、共28位國內外知名專家學者,共同探討全球「循環經濟」議題。活動聚焦三大主軸:1.淨零排放的政治地緣學(Geopolitics of Net Zero Pledge)、2.脫碳供應鏈(Decarbonizing Supply Chains)、 3.生質能/氫能生產和利用(Bioenergy/Hydrogen Energy Production and Utilization),分享各國循環經濟的執行方式及最新國際資訊, 期望透過各界投注的力量與創新技術,促使產業轉型,達成循環經濟目標,共創永續臺灣。 
 
人類的永續發展,需要創新的思維跟模式,使得能資源於自然界中持續循環使用,而循環經濟提供達成此目標的重要途徑與關鍵解方。為使不同領域的各界人士共同討論及意見交流,活動第二天以「世界公民咖啡館」進行意見蒐集,聚焦研討會三大主題並且研擬循環經濟在政府機關、產業界、研究單位推動之建議。在「圓桌會議」橋段則向各機關及其代表提供關於淨零政策、ESG永續治理及循環型電子產業、營建業、農業及生質能、碳捕捉封存(BECCS)給予完善的法規、經濟誘因政策、資訊建置、技術能量及商業模式之研討結論及政策建言;會後並將彙集成建議報告,送交政府各相關部會做為政策擬定之參考。 
/

    圖一、(左起)國立清華大學董瑞安教授、國立臺灣大學蔣本基特聘教授、國家科學及技術委員會新竹科學園區管理局胡世民副局長、中華民國無任所簡又新大使、國立清華大學戴念華副校長、國立清華大學王偉中教授、中鼎教育基金會秘書長暨國立臺北大學資訊工程學系林道通特聘教授 

    圖二、與會貴賓進行晚宴交流 

    圖三、世界咖啡館桌長總結報告 

    圖四、圓桌論壇會議集結產官學各界代表進行討論並彙整建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