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圖一、 2025第五屆永續生活實驗室獎圓滿結束 -
圖二、中鼎教育基金會暨台灣永續能源研究基金會董事長簡又新大使 致詞勉勵 -
圖三、第一名得獎隊伍「國立高雄科技大學 金淨」,榮獲獎金新臺幣12萬元整
由中鼎教育基金會(CTCI EF)與台灣永續能源研究基金會(TAISE)共同主辦的「2025第五屆 Living Lab Project Awards 永續生活實驗室獎」成果發表會暨頒獎典禮,已於6月14日(六)圓滿落幕。來自全台各大專校院的入圍隊伍齊聚一堂,透過簡報發表與現場交流,展現青年世代對永續議題的深刻洞察與實踐行動力。 本屆共有20支入圍隊伍進入決賽,角逐首獎「中鼎永續生活獎學金」新台幣12萬元,並設有「循環經濟獎」、「永續淨零獎」等獎項,總獎學金高達102萬元。參賽提案涵蓋氣候行動、資源循環、節能設計、社區參與、AI應用等多元面向,展現大專生跨域整合、實地調研與回應社會需求的能力,讓永續生活從理念走入日常。 中鼎教育基金會暨台灣永續能源研究基金會簡又新董事長於致詞中指出,從120隊中脫穎而出的20組隊伍皆展現出優秀實力與創新思維,令人驕傲。他強調:「永續轉型代表創新,創新才有未來。我們今天舉辦這個競賽,就是希望年輕世代能在大學階段就開始思考如何創造價值,而不僅僅是遵循規則。」他並分享台灣企業在ESG表現上於全球名列前茅,期許同學們未來成為推動永續發展的尖兵,從校園走向社會,創造更美好的未來。 本屆決選評審團陣容堅強,邀請來自產官學界共六位永續領域專家擔任評審,包括:國立清華大學王偉中教授、國立台灣大學周家蓓教授、樂眾科技李郁書營運長、康林生活共同創辦人林紹偉、以及富邦金控企業永續部林敬恩副處長。評審團於整日密集簡報聆聽後,依據創新性、可行性、作品應用性、影響性及未來發展性等指標進行綜合評比,並於現場提供專業講評,鼓勵團隊持續深化專案、擴展影響力。 歷經一整天精彩且激烈的提案發表後,最終由國立高雄科技大學「金淨」團隊奪下首獎殊榮,該專案嘗試將金紙灰燼結合創新材料製成宗教文創商品,兼具循環經濟效益,獲得評審一致肯定。第二名則由國立高雄科技大學「酶好菇事」與國立東華大學「Green Cellulose」兩隊並列。第三名由三支隊伍獲得,分別為:義守大學「Guardians of Happy Cats」、國立臺北教育大學「BBH海平面之下」及由國立中央大學、國立陽明交通大學、國立暨南大學、輔仁大學所組成的「袋熊的屁屁是骨頭」團隊。 此外,國立聯合大學「半夜吃蟹堡隊」的作品聚焦聯合國永續發展目標第13項「氣候行動」,獲頒「永續淨零獎」;朝陽科技大學「燒好香大碳錢」則因專案兼具資源循環與創意實踐,榮獲「循環經濟獎」。值得一提的是,今年參賽作品表現皆極具創意與潛力,經評審團審慎討論後,特別增設「社會影響力獎」,頒發給國立臺北科技大學「地表最強三花一草Pro Max」團隊,表彰其對社會議題的回應力與實踐深度。 「永續生活實驗室獎」不僅激發青年以科技與人文交織的創意視角提出可行解方,也積極回應全球邁向2050淨零轉型的迫切需求。主辦單位期盼透過此活動,促進青年彼此觀摩、激盪交流的契機,更鼓勵年輕世代持續投入永續實踐,從校園出發,發想並實踐解決社區、社會乃至全球面臨的永續難題。最後,再次恭喜所有獲獎團隊! |
|
|